2008年1月3日 星期四

來介紹一下常見的MTB(M)分類

MTB(mountain bike)是專為爬山、塵土路或其他未舖設的地形所設計的單車。相對地,公路車並不足以勝任這些惡劣地形。

依避震的方式可分為四類:
Fully Rigid: 硬式前叉和固定的尾部,無任何避震的車架。
Hard Tail: 有前避震前叉但無後避震的車架。
Soft Tail: 有少量的後避震的框架, 避震效果由車架的彈性產生。
Dual or Full Suspension: 有前避震前叉亦有後避震的車架。

依訓練導向設計分類:
Cross Country (XC) : 只有少量的前避震和(或)後避震行程(通常為65-110 mm)。在車架及元件上使用較輕的材質和結構,所以相對地輕。因此XC車比其他類型較不耐用。 為了減輕重量,通常會採用氣油壓式的前後避震。有些 XC車甚至沒有使用避震,而使用硬式前叉(通常為碳纖維材質),重量減輕但更依賴騎士的技巧去克服惡劣的地形。XC車是最普遍登山車,強調有效率的爬坡而下坡衝刺,這反映在比下坡車(downhill)更輕的重量及更陡峭車架幾何。


Enduro/All-Mountain (AM) : 通常都比XC車重,介於14 到16公斤之間。 特徵為較長的避震行程,通常多達 150 mm。被設計成能上下山坡,結合XC車的爬坡能力與 freeride車避震技術。

Freeride (FR): 與AM車類似,但較注重強度而非重量。通常具有至少 6英吋避震行程。元件是由強度較高,相對也更重的材料組成。可以騎上坡,但是效率較低,不過對下坡路是有效率的。車架的角度一般比downhill車更陡峭,通常重約30至45英磅。常用來做出一些特技動作,如躍下(dropoffs)、過狹窄階梯橋樑及騰躍等等。

Downhill (DH): 通常具有大於7英吋的避震行程。 在輕量化下仍需兼顧強固性,近幾年車重已能壓至40磅。因其具有大且高的齒輪、長避震行程及緩和的幾何角度,僅能作為騎乘在下坡路或下坡賽使用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