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網址:
http://www.fserow.com/2004b/0718mtbt1.html#mtbt1
第一次MTB檢定 20040718
這項檢定不是競賽,而是檢驗個人的MTB技能。不管是喜歡山林越野騎乘還是XC競賽,總是會運用到這些技巧,讓每一次騎乘既安全又快意。所謂登山車騎得好就是能流暢、融貫地使用這些技巧。如果騎得夠久自能體會而反射性 地應用在騎乘中,但計畫性、個別、逐一的練習可以加速這個學習的過程。這些檢定能幫助大家檢驗練習的成果,但是問題來了,晃華問說「誰來檢定?」,而標準又在哪裡?MTB檢定的發想者是王子,就在「MTB影片教學」之後的雞母山實地操練時,王子說我們也許可以設計一些關卡來做學習評量。所以先安排這三次的MTB檢定,內容則是完全一樣,大家可以挑時段前來檢定,要是每次都來,也可以增加練習的機會。至於檢定的項目及其標準,基本上幾乎全來自「MTB影片教學」(Performanced Mountain Biking)中的練習,然後根據雞母山地形加以調整、改良,轉化成具體步驟,有沒有過關則一目了然。只是動 作的設計是否能測出技能?這一點也請大家發表高見,或增加測試項目或其他的更好的設計,改良的空間還很大。希望經由這些檢定,大家可以發現自己騎乘的優缺點以及改進空間。個別項目還是要自行自發練習,參加檢定前最好已看過MTB教學影片DVD。如果檢定都過了,那麼,恭喜!獎品只是「讓每一次騎乘既安全又快意」。
React..不知不覺迷上了她 / 羅大哥已經連續12年騎車上班,但加入長鬃山羊後的2002年終路線 - 小關山林道,還是我第一次真的在騎off-road,還記得阿桂回程時破胎在我後面,不一會兒已呼嘯而過,當時的感覺是阿桂的補胎速度很快,下坡很敢衝,對off-road的感覺還是沒有公路車競速來的過癮;柴山也時常在騎,但只出現在中山大學 - 柴山大道的柏油路,偶而到柴山爬山,還不知道騎登山車的樂趣,看到這些車友,心裡真想告訴他們,要訓練體力到柴山大道不是更適合嗎?因此過去對登山車有很多錯誤的觀念,例如(一)它只是一種靠膽識的雕蟲小技。(二)只要車子好體力足,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。(三)年齡大者不適合騎登山車,因為摔下來很嚴重。(四)常常只看到小孩子在騎,所以認為這只是小朋友的玩意。
近來觀念大有轉變,得先感謝翁大哥的DVD及眾山羊弟兄的翻譯,因為MTB教學打破我上述的成見,而且不知不覺迷上了。例如(一)它不是只靠膽識的雕蟲小技,而是要有精湛技巧為後盾,也就除了自由車"五力”外,還要加上"巧力”。(二)如果技巧不成熟,車子好體力足還是不能解決問題;檢測的陡坡我試了三次還是打滑,絕非體力不足所致,乃技巧也。(三)年齡大者只要不求快速,騎登山車反而安全;摔車往往都會,純因別人的因素而摔車(例如碰撞),機會最低。(四)馬舒、hew都是頂級的玩家,國外登山車迷,上把年齡大有人在,它是個有趣的玩意,也是練習手腳靈活平衡的好工具。 過去國內登山車的指導,缺少理論與實際的配合,因此認為它是雕蟲小技者比比皆是,多親近她,你就會發覺她的內涵更豐富,星期天的雞母山檢測,就把登山車技巧的精華串聯的天衣無縫,檢測的心得還不敢談,檢測的成績也不願奢想,我只能說趣味十足,這個星期六上午我還要再去試。
0
.....All photos by 王子
‧檢定表
0(1)定桿0(2)煞車急停0(3)爬陡坡0(4)下階梯0(5)過障礙0(6)外側踏板在下過彎0(7)小狗撒尿過彎0(8)陡降0(9)維持動能
‧王子的圖文
0
0
0
0
0
0
0
(1)定桿(平衡力的檢測,登山車騎乘中最基本的慢速技能,無論在上坡、下坡、過障礙、急彎、脫卡鞋…均會有助益的技巧)在一個長約4公尺、寬約2公尺的長條範圍內,跨上單車定桿或比慢一分鐘才過關。在第一次檢定中,15個人參與,7個過關。大部分的人即使過關也幾乎都不斷地轉動龍頭、掙扎著不落地,一般的操練是以踏板對抗煞車加上身體姿勢來保持平衡,而定桿已達爐火純青地步的關主晉桑,則是不用煞車,只輕微踩動踏板、微調車把,看起來紋風不動,要定多久就多久。
關主:陳福源(晉桑)身體一定要放軟,踩動踏板時不要太用力,剛開始可以不必完全停下來,漸漸放慢速度。每天練一個小時,持續三個月可達此境界。通關心得:三任自從使用卡踏之後,沒人講自己也很快發現定桿平衡是MTB的基礎。上網找到一段定桿練習的影片反覆觀摩,並譯了一篇定桿練習的文章分享同好,但事情並不是這樣就順順利利的,特別是一開始就不知死活地穿卡鞋在水泥地練定桿,摔到心理嚴重受創後才知道初學定桿是不應該穿卡鞋練習的。加拿大的帥哥馬舒和車隊出去時,遇到紅燈老是邊吹口哨邊定桿,腳上的卡踏也沒脫離,輕鬆自在的樣子讓人羨慕。觀察他的姿勢和方法,我從影片上學的並沒錯,然而我就是定不了十幾秒,應該是練習的份量不足吧!在家有空就練,通勤時遇紅燈也練,就是進步得很慢,直到看到單車誌上介紹可以將前輪頂著牆練習。前輪頂牆時有個好處,就是可以將專注力完全放在如何利用腰、臀、膝來保持平衡,不用管剎車或車把。練過頂牆平衡後,再練定桿,覺得定桿變容易了。通過定桿檢定後,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學馬舒吹口哨定桿等紅燈。
<TOP<檢定表
0
(2)煞車急停(煞車學問大,不能正確煞車就不能控制速度,不能控制速度,那…就犁田啦!)在一個緩坡無彎道的場地,由高點滑下不煞車、不踩動,直到制動起點A才全力煞車,在制動止點B必須完全停妥且無失控現象。A-B的距離要看坡度以及地質狀況,此次的距離約是7公尺。第一次檢定15人中有11人過關。關鍵是能多用力的拉前煞車而又能保持平衡、不翻車,手伸直、重心往後。
關主:Hew下坡中,減速幾乎都是靠前煞車,後煞車只是用來控制甩尾而已。重心往後不是只把屁股往後伸,還要向下壓低。通關心得:
<TOP<檢定表
0
(3)爬陡坡(肌力、平衡、踩踏,三項的綜合嚴苛檢驗)一段近30°、且有障礙的土坡,測試場地即是惡名昭彰的雞母山「下馬坡」,直攻而上才過關。第一次檢定15人中有8人過關。翹孤輪(前)、打滑(後)、偏離路線為三大敗因。翹孤輪是重心不夠向前傾;打滑是踩踏爆衝(出力不均勻)、檔位太輕或速度太慢;偏離則是平衡不佳。如果檔位正確、平衡也佳還是爬不上來,那,腿不夠力啦!
關主:耀德(菊花派傳人)坐墊頂住菊花就會得到源源不覺的爬坡力。通關心得:王子爬坡硬斗…
三任不論我再怎麼努力,下馬坡就爬不上去,但這次竟然成功了,而且是用中盤上去的,大概是最近在柴山積極體會爬坡的attack position的成果吧,當然阿桂的臨場指導也是主因,下次我還要多爬幾次,目標成功率超過五成。
<TOP<檢定表
0
(4)下階梯(操控與身體對震盪的考驗,同時也檢驗避震器的效能)一段高度不同的組合階梯,略帶彎度,能安然下坡不下馬即過關。第一次檢定15人中有13人過關。
通關心得:…
<TOP<檢定表
0
(5)過障礙(騰越技巧Un-weight的考量,不一定要用兔跳等高級技巧,重要的是要能過)一個象徵性寬約1公尺、高約15公分的水泥平台,可以用兔跳、平跳等跳躍技巧飛過,或是單純舉起前輪再加上後輪浮舉的動作即過關。第一次檢定15人中有12人過關。
通關心得:三任跳過障礙時,除了高度之外,如何保持落地時的平衡,這是必須再加強的。
<TOP<檢定表
0
(6)外側踏板在下過彎(基本高速過彎法)正確做出轉彎時把重心踩在外側踏板的過彎法,模擬即可,不必速度快,重點是轉換重心的動作必須做出即過彎。第一次檢定未實行,先自行演練。
通關心得:…
<TOP<檢定表
0
(7)小狗撒尿過彎(高速大幅度過彎或是地面滑溜,一是平衡,二是避免轉倒)同樣把重心踩在外側踏板的過彎,同時內側腿離開踏板而懸空放出即可過關。第一次檢定未列入記錄,自行演練。伸出去的腿可以稍微彎曲,真正必要時是高速大幅度轉彎,否則穿脫卡踏會產生一定遲滯,但只要在將要轉倒時救了一次,那就值得了。
通關心得:…
<TOP<檢定表
0
(8)陡降(對自信心考驗大於技巧,只是熟不熟悉的問題)一條又長又陡的下坡,平穩下來不下馬即過關。第一次檢定15人中有10人過關。和煞車技巧有絕對的關係,如在煞車急停過關而本關未過,那是信心和熟不熟練的問題,一回生二回熟。
通關心得:…
<TOP<檢定表
0
(9)維持動能(國內登山車騎士最欠缺的技巧,或者說是觀念,如不為比賽,也是為了省力與優雅)一段有轉彎與其他地形變化的U行緩坡,由高點而下,不能踩踏,只能煞車,利用邊坡、平衡、路線尋找的技巧而爬上某段高度則過關。第一次檢定15人中有4人過關。主要是觀念,必須經過長時間體會,而改進空間很大的登山車技巧。
通關心得:…
<TOP<檢定表
0
<檢定表<紀念冊<長鬃山羊單車俱樂部
0
Hello world!
11 個月前
1 則留言:
看來我的IGUANA要換回巧克力胎了,不然沒得玩.
張貼留言